主页 > 新闻中心 > 文化动态 >

张继刚——《周易》与象思维

2017-12-11来源:网络整理

张继刚——《周易》与象思维

《周易》概述

《周易》这部奇书蕴藏着中华民族无限智慧,其影响力超过了古代任何一部典籍,古往今来智者释书多达三千余种,内容极其丰富,包罗万象,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与研究,寻找开启民族智慧之钥匙。《周易》被古代贤者推崇为“群经之首”,称“天人之书”,誉中华文化之根,一切学术之源泉。

《周易》分《易经》《易传》两个部分组成,《易经》指《连山》《归藏》《周易》三本易书。其中《连山》《归藏》已失传,传世的只有《周易》一本。现在的《易经》一般即《周易》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,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:“是良史也,子善视之,是能读《三坟》《五典》《八索》《九丘》”。所谓《三坟》指的就是古《易》,《易经》为占筮之书。《易传》是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《易经》的论文集,其学说本于孔子,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。《易传》共7种10篇,它们是《彖传》上下篇、《象传》上下篇、《文言传》、《系辞传》上下角、《说卦传》、《序卦传》和《杂卦传》。自汉代起,它们又被称为“十翼”,《易传》为哲学书籍。《易传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是在《易经》占筮的特殊结构及筮法基础上建立并完成的释经论著。因此,二部书中的内容虽然存在着差异,但是从形式上看确有着密切联系。

张继刚——《周易》与象思维

《易经》,古人与当下人一般认为是一部迷信算命占卦的书籍,与牙牌神算类似。然而《易经》中的卦辞、爻辞是卜的记录与汇集,它的价值保留了一些古代社会的史料。《易传》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部重要著作,是解释《易经》的书籍,若没有《易传》,《易经》恐怕永远无人能释,这就是《易传》的不朽价值。《易传》对《易经》的正确解释,是判断《易经》卦辞、爻辞及卜的标准。《易经》并不是巫辞妄语,而是首尾貫穿,环环相扣,极为严谨,自成体系,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与规律法则的一部典籍,是提供人们观察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。《易经》著述结构特殊,表述方法与内容不同寻常,读释难懂,因此,古今赋予了《周易》很多的神秘色彩。

《周易》中的内容,为我们提供了民族美学元素,如刚健、笃实、光辉、阴阳、象意、贲等。这些文字所蕴藏的内涵,是一个民族健全的美学思想,要想深入的挖掘与诠释,就必须要从《易经》《易传》二个部分合二为一的深入研究,探讨象数与义理,得到易学中的美学启发。《易经》象数中的“象”是指八卦中的卦冫象,数是指爻的奇遇,从占筮的角度来说,象数就是占筮过程的道具(蓍草)表现出来的朕兆,亦是鬼神意旨,具有神秘的性质。占卜人可从象数显示中的变化来预测吉凶祸福,这就是象数的原始含义。《易传》是象数派对数学思维摸式产生了极大兴趣,并受到当时经文的影响,在汉易中得到了发展,例如董仲舒著《春秋阴阳》、刘向著《洪范五行》《礼记》中的“明堂阴阳”,孟喜、京房等卦气说等,他们代表了汉代易学的象数派。象数派比讲法有着明显的优势,以数字计算更贴切的阐述了阴阳异说,《汉书京房传》记录了京房对易学的研究,提出了“其说长于灾变,分六十四卦,更直日用事,以风雨温寒为候,各有占验”。京房这种占卦实质是将《说卦》中的八卦配以四时八方,再与十二月、二十四节、七十二候、三百六十日相配,组成了一个比象数更加整齐有序的象数摸式,以日气候分卦征事,占验人事吉凶祸福,天下大事。卦气,是卦爻在变化中代表阴阳二气的消长。阴阳二气是万化之源,有着神秘无尽的力量,占验人通过二气消长变化,预知未来,这是象数学派的特证。《易传》的作者没有把象数看作是筮法,而是当作哲学来思考,剔出宗教巫法,运用阴阳变化消长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哲学体系。因此,《易传》是易学中的义理派的易学,义理派形式服务于内容,而《易传》则又保留了占筮巫术的原始内涵,如《说卦》,把八卦的卦象看作是沟通人神关系的手段。《系辞》认为天地之数有五十五个,而这些神秘数字则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,象数与义理二派有着相互对立的思想倾向,并存于《易传》之中,因此,象数派、义理派都能在《易传》中找到自己的根据。《易传》是义理派的易学,《易传》之所以能把《易经》这部占筮书籍成功的编撰成一部伟大的哲学书籍,其根本原因是运用了解释学的优势,《易传》没有对象数进行否定,而是在义理与象数关系上将义理放在前面,表达出了其思想目的,《易传》所说的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”,这是这部书的核心内容,其重要性与高度是不言而喻的。象数为器,义理为道,这就是《易经》与《易传》之间的关系。